Lazy loaded image
理性的感性。
字数 1457阅读时长 4 分钟
2023-11-26
2025-8-17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comment
理性和感性似乎是两个对立的词,虽然他们经常在一起出现,但是这种出现往往作为一种对抗而存在。
但是事实上是否如此?理性是否存在?感性是否如如人们所认识的那般?
毫无疑问,在论证两者关系之前,我们有必要来定义一下感性和理性,明白两者的含义显然对我们的进一步的思考是很有帮助的。
什么是理性?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即在当前环境下,最客观的、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
《大度智慧论卷》里说:“实性即理性【理性】性者,以不改为义,本具之理体,终始不改,谓之理性。”
理性就是事物的真实本性或者根本特性,理性的本质就是他遵循的自然法则或者道理;这种固有的、不变的就是理性。
“圣人导人理性,裁抑宕佚,慎其所与,节其所偏。”这是《后汉书》中的记载,不难看出,古人的理解与今人并无太大差异。
教员的《实践论》里也说:“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
理性是纠偏的,虽然表述各有差异,但是对于理性的认知本质上其实并无太大的差异。
在讨论了理性之后,感性似乎就很简单了:理性的对立面即为感性。
任何不利于当前处境的选择、任何不能将利益最大化、任何可能阻碍前行的我们都可以视为感性,或者换句话说:这些行为里必然包含感性。
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谓之感性。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聊过一个话题,工具的选择,我想几乎所有人的选择都是那些利于提高生产力的工具,很少有人选择那些效率低下的。
从历史上来看也是如此,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提高,我们通过一轮轮的技术革新到了现在的信息社会。
既然如此,自然选择是优胜劣汰的,弱肉强食的,为何会留下人类这种具有丰富情感的生物?
显然,在自然面前,万物平等,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类到达现在的地步也只是自然选择的一部分。
情感也只不过是优胜劣汰的结果,不是因为人类所以才有丰富的情感,而是因为有了丰富的情感人类才在自然选择中活下来。
就像军队,军纪严明在最开始未必存在,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你会发现只有那些军纪严明的部队才会活下来,于是大家也就依此标准进行训练。
你会发现,军纪严明和丰富的情感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利于事物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换句话说,军纪严明和丰富的情感都是理性的,只有遵循客观的规律,不违背事物的本质,事情才会越来越好。
人类的情感就是这样一种符合客观规律的理性。
还是用工具来举例子吧,毕竟工具是我们比较易于理解的,容易理性看待的事物。
一个旧的工具为什么会被淘汰?很显然是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好的淘汰旧的,这显然是理性的。
那么情感呢?为什么它能持续存在且愈加丰富,显然也是因为它利于种族的继续前进,既然是符合规律的,那么也就可以是做理性。
感性是自然的理性选择!感性也只不过是一种理性的工具,优胜劣汰,仅此而已。
从人与人的角度来看亦是如此,感情是一种筛选的工具,拥有感情才能整体上变得更好,而既然是工具,那么就是客观理性的。
就像道德,道德未必是好的,只不过历史证明,不道德往往不长久,于是道德作为一种好的标准流传下来。
如果有一天不道德能够更加长久,道德或许就会被人们摒弃,而不道德则是会被作为另一种好的标准流传下来。
还记得大刘的三体吗,里面的三体人有什么特点呢?冷酷、无情,没有喜怒哀乐,一切为了种族的发展。
那么人类呢?人类的爱恨情仇、这些丰富的情感与三体人又有什么差异呢?
或许在浩瀚的宇宙里就真的有和大刘写的三体一样的星球,也许在那个星球上,冷酷无情、无爱无恨这些又被定义为感性呢?
感性是一种理性选择,而理性永远只是理性,此之谓理性的感性。

评论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