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comment
距离上次写稍微长一点的文章已经快两周了,是时候写点文字了。
最近除了学习上的事就额外认真学习了AI绘画中的Stable Diffusion,功能比Midjourney强大许多,当然了,上手自然也有一点难。
总体而言,SD的可玩性是比Mid要强的,如果你对AI绘画感兴趣并且愿意学习,那么我非常推荐你学习SD。
好的,略微介绍了一下SD,我们回归今天的正题:SD的艺术二维码和微信公众号的划线功能。
我不打算和你一起研究一下这些技术的具体原理是什么,我想和你分享一下关于这些产品背后逻辑的一点思考。
![[1 Personal Project/3 王博霖-NotionNext/attachments/3fc2a79595bbcd79e68c97ba1f672e21_MD5.png]]
**艺术二维码的发展**
二维码是做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一个非常极具创意的产品,将各种信息聚集在一张小小的点阵图里面,如下图:
![[1 Personal Project/3 王博霖-NotionNext/attachments/9543d4f511555aab265e30d46ce1e9c6_MD5.jpg]]
而二维码美化就是将这些黑白的点阵图做一些优化,让它看起来更好看一点,当然,所谓优化的二维码是否更美观其实还有待商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二维码优化虽然一直有,但是除了极少数私人定制的,市面上存在的二维码优化产品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绝大多数的二维码优化产品都是停留在换个颜色,改个背景的层面,没有让二维码更加的艺术化。
而这一切都在SD绘画的发展完善后发生了变化,二维码真正的实现了艺术化,二维码变得越来越不像二维码,比如下面的这张:
![[1 Personal Project/3 王博霖-NotionNext/attachments/4672da7f76edbfe301b344011e30c327_MD5.jpg]]
更多的二维码图片我就不放了,相信大家在许多其他其他的平台上也见到过了,有些效果好,有些效果差,各有各的特点。
但是总体而言,相较于以前的二维码优化,现在的艺术二维码简直是降维打击。
二维码真正的实现了艺术化!
![[1 Personal Project/3 王博霖-NotionNext/attachments/ef136b4513dbd9a3f31a4a0ca74d1c03_MD5.png]]
**公众号的划线功能**
可能大家也都发现了,现在在公众号的文章上会出现一些绿色的虚线,这个就是公众号的划线功能。
公众号的划线功能目前还是一项内测功能,只对部分用户开通,有些人可以划线,有些人不能。
当有读者在文章的某些句子划线后,其他读者就可以看到这条划线。
至于哪些拥有划线功能,这个只有腾讯自己自己决定,对于用户而言就是随机的。
上面就是对公众号划线功能的一点简单的介绍,对于这个功能,主要有两个争论点:
一个是认为划线功能让文章的排版变得不好看,审美上难以接受;
另一部分人则是认为划线可以看到别人觉得有价值的内容,可以降低自己的阅读成本,也可以对照进行反思。
主要的争吵就以上两点,一个聚焦排版与审美,另一个则是聚焦于内容,孰是孰非,实难定论。
![[1 Personal Project/3 王博霖-NotionNext/attachments/c9cb503e93de121cc3801d3ab568b702_MD5.png]]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讨论**
前我相信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多多少多都能感觉到我为什么要将SD的艺术二维码和公众号的划线功能放在一起了。
虽然是不同领域的产品,但是究其本质,其实都是内容和形式的探讨。
究竟是用更加精美的形式来展示产品还是聚焦产品本身,给用户最为直观的感受,不同的领域大概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就公众号划线功能和艺术二维码谈一下我的观点吧:
我可能会因为对SD绘画的兴趣而去研究艺术二维码,但是在以链接为目的的前提下,我几乎可以肯定不会使用那些艺术二维码。
究其原因,艺术二维码其实是一个伪需求,如果真的存在市场,那么艺术二维码一定会在SD出现之前取得很大的进步;
而艺术二维码随着SD火热起来也只不过是因为SD强大的能力,顺便带火了二维码这个很小的分支,大家更多的是处于好奇罢了。
而公众号的划线功能上线,那么我一定会开启,因为公众号划线功能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的,而且划线功能还配套了非常好看的分享模板,无疑是让这个功能更加强大。
![[1 Personal Project/3 王博霖-NotionNext/attachments/f7c650b3aee9d93f995880dbfac0efa5_MD5.jpg]]
很多时候,文章的精髓其实在于互动,没有互动,其实文章也就死了一半,这一点从公众号开通留言功能的需求量也可以看出来。
当然,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引子,虽然在聊SD和公众号,但是也并不完全是在聊二维码和划线功能,这里更多的是关于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探讨。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当一个人不再创造时,它就只会剩下审美,他要用审美衡量一切。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主管感受都很重要;
但是更多的时候:许多人的意见更为重要!
- 作者:王博霖
- 链接:https://www.wbolyn.com//article/252a91b5-8f66-8153-9887-f3626dea19ad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