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comment
突然想起来高中时候写作文时的总分总、论点论据以及数学题里的充分性与必要性,觉得很有意思,忍不住想要写几句。
什么是论点与论据?
通俗来讲,就是你讲述一件事或者一个观点时的核心,你要通过你的讲述让别人相信这个事实或者这个观点。
而论据自然就是为了证明你观点正确的的内容,比如你做了某件事,为了让别人相信你确实做了这件事,于是你就详细的描述了整个过程,这个是论据;
又或者说,为了证明某个观点,你引经据典,使用大量名人名句,名人事迹,这个也是论据。
那什么是充分性与必要性呢?
这个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理解,比如事件A和时间B,如果A发生了,事件B就一定发生,那么我们就称A是B发生的充分条件;
但是如果A发生了,可能还需要CDE都发生,B事件才会发生,那么A就是B发生的必要条件。
OK,我们介绍了啥是论点,啥是论据,同时又介绍了充要条件与必要条件。
这两个知识点都来自我的高中学习,虽然现在高中毕业已经很久了,但是我还是对这两个知识点很熟悉的。
为什么呢?无他,唯手熟尔。
我每写一篇文章,文章都是要有观点的和论据的,我是我是对的,空口无凭,我要举例子证明给你看;
我说我很开心,虽然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受,但是我也有必要介绍一下为什么会很开心。
**论点与论据经常使用,充分性与必要性也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的。**
比如今天早上我的舍友不在宿舍,那么他就一定是去上课了吗?显然不是。他也有可能去图书馆去学习了,又或者说是去和女朋友出去玩了。
室友不在宿舍只是室友去上课的必要条件,但是室友不在宿舍这件事不能证明室友就去上课了,所以室友不在宿舍不是室友去上课的充分条件。
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但是却是很典型的,大家仔细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大家习惯的混淆一个事件的因和果,逻辑混乱,全凭主观臆测,简直是不讲道理。
《史记》有云: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你体会一下,是不是就是那个味,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我很多时候脑海里会冒出来非常有新意的点子,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于是下笔。
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将文章写完,我无法自圆其说,没有办法形成逻辑上的自洽,最终弃稿。
逻辑就是反思,一个讲逻辑的人才会反思,一个不懂逻辑的人则不会反思,他无法独立思考、而只是一个被自己各种混沌的主观情绪不停的煽动,奔波终生也不得自由的思想的奴隶。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高中的作文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我都不能意识到论点与论据的必要性与充分性。
我也知道了很多时候A发生了,B也不一定发生,至于什么时候发生,我们也是要看情况的。
凡事讲证据,讲道理,不能因为我们的主观感受就耍流氓,虽然说耍流氓会让你暂时处于上方,但是长期来看,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即使退一万步说,我们真的想耍流氓,那我们也要讲点逻辑,不能混乱,即使写个小作文也要花点心思。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为了证明论点和论据的重要性,我举了一些例子,虽然不能说很完美,但是读者读完后大概也知道我想说啥。
可能读者也想反驳我的观点,但是仔细想想,发现我讲的还是有那么一些道理,暂时也找不出啥反驳的点,于是也可以勉强接受。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篇合格的小作文,虽然不完美,但是我们讲逻辑,讲道理,讲观点,讲证据。
所以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每个人都有必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无意的训练一下自己的逻辑思维,这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重要且必要的。
因为懂逻辑,你才懂反思,懂反思你才会开始真正的独立思考,而不会沦为被自己或他人情绪奴役的奴隶。
逻辑是打开你反思与独立思维能力的钥匙!
- 作者:王博霖
- 链接:https://www.wbolyn.com//article/252a91b5-8f66-8187-bfb9-c38d68c950ec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