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comment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借助着高考这个话题,聊一聊人生这件事。
不知道在从小学到中学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个过程中,大家最容易形成的思维习惯是什么?
在我看来,标准答案的固化思维绝对是容易形成的一个思考习惯。
我们整个应试教育的最后指向都是分数,而有时候分数的判断又是主观的,为了整个公平,维持系统的稳定性,一套标准答案是必要且重要的。
而我们基本上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标准答案的系统中度过了我们的整个小学和中学,直到进入大学后,我们才能够慢慢的脱离分数这一个指标。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经常会面临标准答案的问题,这个专业怎么样,未来就业前景如何?他人怎么样,是否可靠?这个单位……
我在文中强调了一点: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对事对物的看法千差万别,这也就导致了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看完都有不同的感受。
**离开充满标准答案的考试场之后,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几乎所有选择都只能是基于你当前的认知做的一个最优解。**
但是这个最优解长久来看也不一定是最优解,人的认知是有限的,我们此时的认知也会限制我们的视野,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概率游戏,你基于你的认知做了一个你认为成功的概率最高的选择,然后靠时间来证明。**
当然也不乏有些生来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的父母长辈已经为他做好了选择,如果父母的认知足够高,那么选择父母的选择大概率是一个好的选择。
还有一类人则是属于天选之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总是以惊人的魄力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
在上面的三种人群中后两种比例极少,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属于最前面的一种:任何事最终都要看自己的选择。
回到文章的开头,为什么是要在高考这个日子里说这些,因为高考之后我们就开始踏入了我们充满不确定性的一生。
在高考之前,人生的赛道基本上是固定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的区别,唯一的竞争也仅仅是考场上的分数。
但是高考结束之后,游戏规则突然发生了变化,赛道突然多元化,没有人告诉我哪条赛道上升的块,哪条赛道困难重重,我们只能自己判断,然而真正的情况是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
我们只有踏上这条赛道后,我们才能慢慢的感受这条赛道的难易程度,有的人一直在本赛道前进,也取得不小的成绩;有的人中途转换赛道,混的也不差;还有的人发现了一条没人走的赛道,一路猛冲,超越很多的人。
还有一群人没那么幸运,半路发现这条赛道走不通,要么接受这个事实,要么想办法换赛道另谋出处,但是其困难度也是可想而知。
其实最好的选择是在比赛开始的时候就选择好赛道,然而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人生就是一个概率游戏!
最底层的人依靠自己的认知参与这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游戏;
中产依靠的自己的认知和人脉,让充满不确定性的游戏多了些确定性。
上层群体制定游戏规则,拥有游戏的最终解释权。
这就是现实,我们很多人拼命的卷无非就是想要跨越阶层,从参与游戏的人变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而究竟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那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都在路上。
- 作者:王博霖
- 链接:https://www.wbolyn.com//article/252a91b5-8f66-81f7-bd1b-fc39d4e5da23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